2024年-11月-21日 15:21:00 星期四
医院新闻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新闻中心 >医院新闻
对抗中暑,你get到几点?
作者:犍为县人民医院 时间:2019-08-09 分享给好友:

在这个炎热的夏季,一定要注意热环境产生的健康问题,“热死了”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!调查资料显示,在高强度运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热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,而由热射病导致的死亡可能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。今天,向大家普及一下“中暑”相关的科学知识。

什么是中暑?

       中暑,指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人体发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、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类疾病。

中暑大致分两种情况,一种是轻度中暑,常见于高温环境逗留后出现面色潮红、疲乏无力、头昏眼花、大汗口渴、恶心胸闷等症状,若及时发觉并脱离高温、高湿环境,降温饮水,短时休息,一般即可恢复;另一种是重症中暑,除了上述症状,还可出现肌肉酸痛、脱水失盐,血压降低、高热昏迷等症状,死亡率可达60%以上。

1.jpg

什么是热射病?

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,也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由于身体长时间暴露于热环境中,或剧烈运动,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,表现为高热、无汗、昏迷、脏器衰竭,病死率可达80%以上

哪些人容易中暑?

主要是两类人群。

一类是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、作业的人群,如市政建设人员、运动员、参训官兵、消防员、户外运动爱好者等。表现为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,突感全身不适,如极度疲劳、持续头痛、运动不协调、行为不当、判断力受损、面色潮红或苍白、恶心、呕吐、晕厥等,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,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℃以上,这类人群往往青壮年较多,基础疾病较少,缺乏对中暑的警惕性。

2.jpg

另一类是免疫力低下人群,如年老、年幼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。这类人群体温调节能力差,自理能力欠佳,如行动不便、交流困难的老人,不能清楚表达症状的幼儿,缺少照顾的残疾人等。一般为逐渐起病,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,1-2天后症状加重,出现意识模糊、谵妄、昏迷等,体温升高达40-42℃,严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、心力衰竭、肾衰竭等表现。

哪些环境因素容易引起中暑?

室外因素:主要是高温暴晒、潮湿闷热的自然环境。

室内因素:如高温、高湿度作业车间,闷热、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和居家环境。

举个例子,有的老年人体质虚弱,皮肤干燥,散热减少,夏天不喜欢开空调,长时间处于室内闷热环境内,也容易发生中暑。应适当使用空调,降低室内温度,适时增减衣服。

3.jpg

怎样防治中暑?

出于现实需要,很多人难免要在炎热的天气里工作、活动、外出。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中暑,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:

劳逸结合。在高温/高湿环境里连续工作不要超过1小时,根据个人身体情况,间歇休息,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,尽量不要逞强拼命劳作。

劳动保护。科学穿戴必要的遮阳防晒衣帽,避免日光直接暴晒皮肤。在炎热天气里,出行要带防晒用具,备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(胶囊)等,适当饮用菊花、金银花代茶饮,绿豆汤等补充水分。

哪里凉快找哪里。休息时尽量寻找清凉环境,有利于体力恢复。

及时补充水分、盐分。间歇规律饮水,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饮水,以富含电解质的水为佳。及时就餐,避免饥饿状态下长时间劳作。

家长应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。

发现早期轻度中暑症状,及时干预。如果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劳作一段时间,出现了头晕眼花、疲劳乏力、脸色潮红、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暑症状,应及时休息、清凉、饮水,或送医诊治,短时间内多可恢复。

识别危险症状、及时就医。热射病常见的、现场容易识别的重症症状主要有: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持续劳作后,出现持续高烧、肌肉酸痛、烦躁不安、意识障碍、呼吸困难、四肢湿冷等,此时应紧急就医,并适当采取现场急救措施。

4.jpg

发现身边有人中暑,如何施救?

即使您不是医务人员,也可以照此操作,及时为中暑者施救,为生命争夺宝贵的时间。

①立即脱离热环境,停止体力活动。将患者安置于通风阴凉处,尽快除去患者衣物以利散热。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空调房间,室温调至16~20℃。 

②意识不清、抽搐、呕吐的患者,应注意清理口腔内异物,禁止喂水,将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,保护呼吸道,避免呕吐物误吸、窒息。

③如有条件,腋窝下测量体温,每10分钟一次。

④积极降温。快速、有效、持续降温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,降温的方法可因地制宜,灵活选择,多种方法联合。如凉水喷淋皮肤、湿毛巾擦拭皮肤,配合扇风散热,所用水温15-20℃左右为宜,避免水温过低引起血管过度收缩。也可采用浸泡法,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于大型容器(水缸、浴缸、泳池)内,水温20-26度为宜,注意保护呼吸道,避免溺水。或者用布包裹的冰袋置于头颈、腋下、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降温,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、避免冻伤。一般保持体表温度30-33℃为宜。

及时呼叫120转运中暑者。转运途中尽量维持有效的降温措施。

非医务人员施救,不建议在现场给药治疗。

5.jpg